菱鎂制品變形的形式極其引起變形的原因
一.變形的形式:
1.收縮變形;
2.翹曲變形:
二.引起變形的原因:
1.過多過大的用水量。在實際生產中,操作者為了操作的方便對混合物加入了過量的水(氯化鎂溶液),或片面的同過多加入填充料降低生產成本,又企圖通過加大用水量加大混合料的流動度達到可操作性。這樣做會造成水分過多使氯氧鎂料漿堿度過度降低,加速了水鎂石的形成,抑制了固相列生成,導致不能獲得應有的力學性和化學穩定性;
2.多余的水要排出去,如果這樣的排濕不均速不一致,其收縮也不一致,收縮應力會造成制品的變形性,特別是幅面大而且厚度 薄的制品表現較為突出。
3.生產工藝制度。
工藝制度要重視兩個問題:(1).混凝攪拌:氧化鎂氯化鎂水溶液,改性助劑及填充料只有混合均勻擦能使發生水化反應的氧化鎂m.cuijiapeng.com和氯化鎂界面充分結合,才能使改性劑填充料空隙內,起到堵塞毛細通道作用,攪拌均勻性與攪拌速度和時間有關,攪拌速度應控制在39-49轉為宜,攪拌機在攪拌工藝上應避免旋渦和死角,應在造型構造上能使混合性能達到充分碰撞,沖擊,翻涌,摩擦達到均勻的目的。實踐證明充分的攪拌能使制品強度提高10%左右,就不會出現變形的現象。(2).正確的養護制度:由于氯氧鎂制品的水化硬化過程是一顯著的放熱過程,而且放熱十分急劇,曾測得放熱溫度最高可達140度,如果不控制升溫速度就會使制品內部結構破壞,表現制品酥松脆化。養護過程中內部升溫不能超過55-60度,否則就應采取降溫措施。一般成型溫度應控制在12.5度以上,低于此溫度的應采用保溫措施,在溫室下約需9-12小時可脫膜,脫膜后制品應進行保溫養護,可將制品疊碼在一起并實行覆蓋。利用自身的水化熱和排濕增生養護3-5天,7天后可達到預定強度的70%~80%,應重視脫膜的保溫養護,因為制品脫膜后的水化硬化反應并未停止,過早的將制品置于空間養護或干燥處理,會造成水分溢出,使反應不完全,也會造成翹曲變形現象。
發表評論:
◎歡迎參與討論,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觀點。